全国服务热线
15118978625
锂电池内阻基本概念及定义:
1、基本概念:
锂电池的内阻是指电池内部对电流的阻碍作用。内阻的主要来源是电池内部的电解液、正负极材料以及隔膜等组件的电阻和极化效应。内阻的大小对电池的工作状态有直接影响。较小的内阻可以使电池在工作时输出更稳定的电压和电流,从而提升电池的整体性能。反之,较大的内阻会导致电池在放电过程中产生更多的热量,降低电池的效率和使用寿命。
2、锂电池内阻的分类:
(1)欧姆内阻:
欧姆内阻主要由电极材料、电解液、隔膜电阻及各部分零件的接触电阻组成,与电池的尺寸、结构和连接方式等因素有关。欧姆内阻反映了电池内部的固有电阻,它在电池充电和放电过程中始终存在。
(2)极化内阻:
极化内阻是在加载电流的瞬间出现的电阻,是电池内部各种因素对带电离子传输的阻碍作用的总和。极化内阻可以进一步分为电化学极化和浓差极化。电化学极化是由于电极表面的化学反应速率有限导致的,而浓差极化则是由于电解液中离子浓度的差异引起的。
(3)内阻的计算:
内阻的精确计算相当复杂,且在电池使用过程中会不断变化,通常是通过实验或经验来估算内阻的大小。通常锂电池的体积越大,其内阻越小,这是因为较大的电池体积可以提供更宽敞的离子传输通道,减小了离子传输的阻力。锂电池内阻是电池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,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。
锂电池内阻对电池性能的影响:
1、锂电池放电:
在放电性能方面,锂电池内阻越大在放电过程中损失的电压就越多,导致输出电压降低。另外,较大的内阻还会限制输出电流的大小,锂电内阻的大小直接影响电池的放电能力。在需要高功率输出的场景下,如电动汽车加速或电子设备高负荷运行时,内阻较大的锂电池可能无法满足需求,导致性能下降。
2、锂电池充电:
在充电性能方面,内阻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。当内阻较大时,充电电流会受到限制,导致充电速度变慢。这不仅延长了充电时间,还可能影响电池的充电效率。特别是在快充技术的广泛应用下,降低内阻成为提高充电性能的关键。
3、内阻还会影响锂电池的自放电率:
自放电是指电池在不与外部电路连接的情况下,由于内部化学反应而导致的电量损失。内阻越大,自放电率越高,在电池不使用时也会造成电量快速流失。
4、内阻对锂电池的温度特性影响:
锂电池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,而内阻越大,产生的热量就越多。这不仅可能导致电池温度升高,影响电池的稳定性和安全性。
5、内阻对锂电池的循环寿命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:
循环寿命是指电池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的耐用程度。内阻越大,电池在循环过程中受到的损耗就越大,导致电池性能逐渐下降,最终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。
锂电池的内阻内标准:
1、目前常见的,性能较为优异的 18650 锂离子电池的内阻大约为 12 毫欧,而普通的内阻则在 13-15 毫欧左右。阻抗对电池性能有影响,通常情况下,50 毫欧是正常的,50-100 毫欧时电池性能开始下降,100 毫欧以上需要并联使用,超过 200 毫欧基本无法使用。
2、锂离子电池规格表应表明的内容:锂电池的规格表包含了许多关键参数,以下是一个简化的锂离子电池规格表示例:
(1)型号:例如,ICR18650(圆柱形),或ICP103450(方形)圆柱形锂电池型号:如ICR18650,其中“ICR”表示圆柱形锂电池,“18”表示直径为18mm,“650”表示高度为65 mm。方形锂电池型号:如ICP103450,其中“ICP”可能表示某种特定类型的方形锂电池,“10”表示厚度约为10mm,“34”表示宽度约为34mm,“50”表示高度约为50mm。电压:单体锂电标称电压:3.7V(三元锂电池单体标称电压3.6V,磷酸铁锂电池单体标称电压3.2V)
(2)工作电压范围:对于单体锂电池,通常是2.5V-4.2V(三元锂电池为2.5V-4.2V,磷酸铁锂电池为2.0V-3.65V)。对于电池组,电压则根据串数相应增加。
(3)容量:通常以安培时(Ah)或毫安时(mAh)表示。例如,10Ah、15Ah、120mAh、160mAh等。容量决定了电池的能量存储大小,也通常与电池的尺寸和重量相关。
(4)电池类型:例如,锂离子电池、锂聚合物电池等。不同类型的电池具有不同的特性和设计要求。
(5)重量:锂电池的重量因型号、容量和类型而异。例如,一般锂电池电池组重量在16-30公斤,而单个锂电池的重量可能在2.5-3.0公斤之间。
(6)内阻:包括欧姆内阻和极化内阻。欧姆内阻主要由电极材料、电解液、隔膜电阻及集流体、极耳的接触电阻组成。极化内阻则与电池的电化学反应过程相关。
(7)其他参数:还包括充放电倍率、充电截止电压、放电截止电压、工作温度范围、存储条件等。
降低锂电池的内阻,提高电池性能的优化措施:
1、优化电池材料:选用具有高导电性、低极化效应的正负极材料和电解液,可以有效降低电池的内阻。同时,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配方,提高材料的纯度和均匀性,也能进一步降低内阻。
2、改进电池结构:通过优化电池的极片设计、隔膜厚度和电解液分布等,可以减少电池内部的电阻和极化效应,从而降低内阻。
3、应用电池管理系统(BMS)管理降低内阻:BMS可以对电池进行精确的控制和监测,避免电池过度充放电和过热等问题,以保持电池的内阻在较低水平。
4、通过采用先进的热管理技术降低锂电池内阻:通过采用先进的热管理技术降低锂电池内阻,如液冷、风冷等,可以有效控制电池的工作温度,减少因温度升高而导致的内阻增加。
综上所述,锂电池的内阻是影响其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。通过优化电池材料、改进电池结构、应用电池管理系统以及采用先进的热管理技术,可有效降低锂电池的内阻,提高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。
为了准确评估锂电池的内阻,可以采用专门的测量设备和方法。这些设备能够测量电池在工作状态下的电压和电流,并通过计算得出内阻值。另外,还应注意测量时的环境条件和电池状态,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。
声明: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,均来自于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观点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